而且要好像采笋一样,要在雨后才行 现在南方正是雨季,想来老家市场上应该已经是众菌争艳的时候了尽管如今人们都已经意识到了蘑菇的营养价值,北方菜市场上也已经有了形形色色各种蘑菇,从鸡腿到杏鲍、更不用说人们喜闻乐见的金针菇和香菇不过还是有些本地性强烈的蘑菇,或者按老家的说法——菌子,在产地以外的地方难觅踪影 然后当属刷巴菌,学名应该是叫做某某珊瑚菌,云贵川的人都各有食用清洗这种像珊瑚一样满是细小枝杈的菌类,绝对是家庭主妇的噩梦小时候我妈经常唱着歌,把一下午的时间用在清理买回来的刷巴菌上,仔仔细细地把一朵又一朵的菌子掐掉老根,清理掉夹杂其中的木头渣在一些常见毒菌名录上,它赫然出现,但又没有说明白,究竟会有猪肚菇栽培什么样的异常反应 这些菌类好像迄今仍然拒绝大棚的规训,不像金针菇和香菇、口蘑一类蘑菇,已经被成功驯养那些被驯养的蘑菇,似乎美好的味道自此就被大规模的生产打了折扣,变成了庸脂俗粉而野生的菌子们仍然有着山里妹子般野性的美,让人想起沈从文写过的翠翠它们是小时候《采蘑菇的小姑娘》歌里小姑娘采去换铅笔的蘑菇,还需要人们在林地里细细寻觅我记得,有一年匆匆回家,罕见地一直艳阳高照,每天早早去菜市场上都买不到紫花菌或者刷巴菌或者任何一种野生的菌子,也没有苗胞老乡挽着大提篮叫卖没有等到下雨我的假期就结束了,只好流着口水回北方,下雨的时候思念一番菌子的味道 阿 子●灶下书 不幸的是,来到北方以后,就和这些菌子彻底说再见猪肚菇种植了我苦苦寻找过许多次,好像只有猪肚菇和紫花菌的质地比较接近,但鲜味还是没有那么浓厚而刷巴菌就彻底与我的食谱不再发生联系,变成了一个需要缅怀的味觉,需要每次回家都首先点名要吃的东西 在我心中念念不忘的,首先当属紫花菌,据说东北也有,叫做松树菌,但未亲见过,不知是否的确是同一菌类虽然叫做紫花菌,但是颜色却是鲜艳的橙色根据蘑菇颜色越艳丽就越不能吃的知识,第一次见到这种蘑菇的人,肯定会被吓一跳其实紫花菌口味一流,连虫子都很喜欢,每次买回来,都需要细细剖开洗干净,菌柄和菌伞因为太肥厚都容易躲进一些白肉虫上好的紫花菌,剖开的时候还会有浓浓的汁液流出,会黏在手上 北方难得到了雨季,小区里居然罕见地长出了蘑菇有大猪肚菇怎么做好吃叔在树下,拿个塑料袋子不停捡拾,我忍不住问大叔,“这蘑菇没有毒吧?”大叔回头看看我,“有毒的话明儿的报纸上你就看见报了,居民误食毒蘑菇身亡” 不论是紫花菌还是刷巴菌,贵州家常的做法,都是用青红椒加番茄来炒肉是必不可少的,蘑菇虽然本身有浓厚的味道,但还需要借一点肉味,里脊切薄片上浆嫩嫩地炒一炒,和这两种菌类同食,味道极好紫花菌因为本身口感脆嫩,内里还有一些空洞,能够把肉和青椒红椒还有西红柿的鲜味吸收得淋漓尽致而刷巴菌则更细嫩一些,有鲜美到无法形容的感觉 北京那个那家哪些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caltrue.com/zdgzl/150.html |